关于不忠与出轨的个体心理咨询

我是Clarice Hassan/方舟, LCSW, 一名在纽约、新泽西、加州,与中国大陆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欲了解更多信息或预约初始咨询,请详见此处

心理咨询服务

在心理咨询的视角下,出轨从来不是道德判断题,而更像是一封用潦草字迹写就的求救信。这封信可能关于你未被听见的情感需求,关于某些未被疗愈的童年创伤,或是某个被困在旧有模式中的自己正在拼命挣扎。当我们骨气有勇气拆开这封信,往往会发现其中藏着连你自己都没能理解的深层讯息。

甄嬛传里,甄嬛出轨了果郡王

这是一个非常Touchy的话题……我很感激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科学的普及,大众对出轨与不忠不再采取一个“一棒子打死,统统浸猪笼”的态度,而是更加以一种系统化、共情的态度去观察一个人的选择与挣扎。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更加喜闻乐见地看到,大家对《甄嬛传》中甄嬛“出轨”果郡王的态度,也从热剧刚开播时的地铁老人手机脸,到现在的跟着甄嬛,对她那句“即使心中的风都吹向你,我也必须逆风而行”唏嘘不已。

当然了,共情与理解他人,或者是一名影视剧虚拟人物的出轨与不忠,和当出轨和不忠这事儿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感受和体验,完全不同。和大家都有informed consent的多边关系不同,你仿佛在向全世界保守一个令你羞耻的秘密,走到哪里都像是侦查与反侦察,一旦被发现那更是惊慌失措,过街老鼠。你知道你自己做得不对,也很纠结到底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是这事情可能连你最好的朋友你都不敢讲,生怕一说出去,好的给你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劝你赶紧坦白道歉分手;坏的则是让你分分钟社死、友尽。

我们可以试试聊这个话题。

在心理咨询的视角下,出轨从来不是简单的道德判断题,而更像是一封用潦草字迹写就的求救信。这封信可能关于你长期未被听见的情感需求,关于某些未被疗愈的童年创伤,或是某个被困在旧有模式中的自己正在拼命挣扎。当我们有勇气拆开这封信,往往会发现其中藏着连当事人自己都没能理解的深层讯息。

01

为什么简单的道德劝诫往往适得其反?

当人们说"别出轨了"时,就像对着燃烧的森林喊"别烧了"一样无济于事。因为出轨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更复杂的心理动力系统,需要用专业的视角来理解:

潜意识深处的暗流:未被满足的需求与重复的创伤(精神分析与存在主义视角)

从专业角度来看,出轨常常是潜意识发起的一场"静默革命"——当你的某个心理部分感到长期被忽视或压抑时,它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争取关注。这就像身体用疼痛来提醒我们注意伤口一样,心理也会用看似破坏性的行为来表达被忽视的需求。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入:
温尼科特提出的"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理论在这里很有解释力。很多人出轨是因为在主要关系中长期扮演着"虚假自我"——那个符合社会期待、伴侣期待,却远离真实感受的角色。出轨行为有时是"真实自我"绝望的反抗,试图通过极端方式重新获得存在感。

存在主义的视角则提醒我们:
出轨危机常常暴露出个体面对存在孤独时的脆弱。当一个人无法在亲密关系中体验真实的相遇,当关系变成了角色扮演而非真实连接,那种深刻的存在孤独感可能会驱使人在别处寻找确认自身存在的体验。

真实案例(来访者的信息与姓名已经过模糊化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曾接待过一位事业有成的男性来访者Edward,他在结婚十年后开始频繁约见网友。表面上看这是典型的"性瘾"行为,但随着咨询深入,我们发现他真正渴望的并不是新鲜肉体,而是重新体验"被看见"的感觉。原来在他12岁时,父母离异后都忙于新家庭,只有当他闯祸时,才会换来父母短暂的关注:"你到底怎么了?"成年后的出轨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在重复这个"只有做错事才能被关注"的童年模式。

另一位女性来访者Fiona在孕期出轨,事后陷入严重的自我厌恶。通过咨询,我们逐渐理解到:她的背叛行为实际上是对"母亲"这个身份的恐惧表达。"如果我完全成为妈妈,那个爱跳舞、喜欢被宠爱的'少女Fiona'是不是就死了?"这个未被言说的恐惧,最终通过出轨行为展现出来。从存在主义角度看,她实际上是在对抗被"母亲"这个社会角色所定义、吞噬的恐惧。

在咨询中,我们会一起探索:

这段关系之外,你真正渴望获得或逃避的是什么?

如果出轨行为会说话,它想替你表达哪些平时说不出口的诉求?

这些诉求与你早期的成长经历有什么潜在联系?

这种行为是否反映了你对存在困境的某种应对方式?比如对抗被定义的存在焦虑,或寻求确认自身存在的体验?

现实的泥沼:当秘密成为第二重枷锁(认知行为与情绪调节技巧)

出轨最折磨人的往往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三重心理炼狱:对伴侣挥之不去的愧疚感、对自我价值的严重怀疑,以及对未来的深度恐惧。这些情绪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可能完全淹没当事人的理性思考能力。

这时候,专业的心理干预可以提供切实的帮助:

认知重构技术
帮助你将"我真是个无可救药的烂人"这样的自我批判,转化为更客观的观察:"我现在产生了'我是个烂人'的强烈想法,但这只是我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事实"。这种微妙的语言转换,能有效打破自我谴责的恶性循环。

行为阻断策略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联系第三者,可以尝试设置"24小时延迟规则"——所有冲动性消息都先存入草稿箱,至少等待一天后再决定是否发送。这个简单的技巧往往能避免很多情绪化决定。

身心调节方法
当焦虑发作时(表现为心悸、手抖或反胃),可以尝试"温度冲击法":将双手浸入冰水10秒钟,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快速激活副交感神经,让过度兴奋的情绪中枢冷静下来。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随身携带薄荷精油,在冲动强烈时深呼吸嗅闻3次,用强烈的嗅觉刺激打断负面思维循环。

02

从危机到转机:出轨背后的成长可能性

与内在的"反叛者"对话(内在家庭系统疗法)

想象那个选择出轨的"你"正坐在对面的椅子上。TA可能以各种形象出现:也许是个愤怒的少年,拍着桌子喊:"我受够了总是扮演完美丈夫/妻子的角色!";也可能是个哭泣的孩子,抱着膝盖低语:"我只是想要一点点被珍视的感觉..."

在咨询中,我们会引导你温和地询问这个部分:

  • "你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是在担心什么更糟糕的情况会发生吗?"

  • "如果我们能找到更安全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你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吗?"

这种内在对话往往能揭示出轨行为背后的保护意图,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意图,就更容易找到健康的替代方案。

重新定义关系边界(格式塔实验技术)

出轨常常暴露出关系中那些从未被公开讨论的"禁区"。通过专业的引导,你可以学习:

将模糊的抱怨"TA根本不懂我"转化为具体的需求表达:"我需要更多______样的互动"

在安全的咨询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表达内心最深的恐惧:"如果我告诉你我真正害怕的是______,你可能会怎么回应?"

03

适合咨询的情况

也许,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困惑甚至恐惧;也许,你需要一个不说教的安全空间来梳理复杂情绪;也许……你准备好面对那些被出轨行为掩盖的核心问题。

我完全理解,第一次谈论这个话题可能让你如坐针毡;
但在这个咨询室里,你不需要扮演"罪人"或"受害者",只需要成为真实的自己。我们的对话没有预设的剧本,只有真诚的探索。

你可以从最简单的一句话开始:
"我知道这不对...但我真的控制不住。"
让我们就从这里出发,一起看看是什么在驱动这些选择。

04

关于我

我是Clarice Hassan/方舟,一名坐标纽约,在加州、新泽西与纽约临床执照执业,具有12年临床经验,深耕于格式塔与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 Certified Gestalt Therapist),同时整合IFS、存在主义、CBT和DBT。我坚信,没有一种疗法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一个懂得何时、如何切换视角的咨询师,可以陪你走出复杂的情感迷宫。

如果你准备好尝试一种既深入又灵活的咨询方式,请在这里和我预约初始访谈。我们将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帮助你破译出轨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修复导致重复行为模式的情感创伤,及探索既能尊重他人又不压抑自我的生活方式。